首页

收奴

时间:2024-05-04 07:17:59 作者:山西恒山景区发生落石事件 造成1死5伤 浏览量:50364

  中新网昆明11月5日电(陈静)记者5日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委县政府获悉,其收到了航天员桂海潮4日从北京发来的回信,他在信中表示,感谢家乡的哺育,期待恢复后,回家乡看看!

图为桂海潮回信感谢家乡人民的关怀。施甸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施甸县位于云南西部,总人口34.8万人,居住着以汉族为主的彝、傣、回、布朗等22个民族,2021年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施甸是“改革先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的故乡,也是桂海潮出生、成长的地方。

  2023年5月30日,随着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点火起飞,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搭乘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桂海潮成为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也是首位戴眼镜的非军人航天员。5个月后的10月31日,当返回舱成功着陆及航天员成功出舱时,桂海潮的家乡施甸县观看直播的民众热泪盈眶,社会各界都向他发去了祝贺与关怀。

图为桂海潮回信感谢家乡的哺育。施甸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11月4日,桂海潮从北京发出了给家乡回信中,他表示,“在过去的五个月,在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全体科研人员的大力支持下,指令长带领我们乘组团结一心,精心操作,圆满出色地完成了神州十六号飞行任务。”

  “施甸是我的出生地,是我成长的家乡,是我梦想的起点。”桂海潮说,在姚关中心小学、姚关中学、施甸中学,海潮遇到了一大批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好老师。在他们的教导下,在乡里乡亲的关心下,海潮学习知识、打牢基础、磨砺品格,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树立了理想,最终考入北航,求学追梦。

图为桂海潮回信家乡告知目前身体情况。施甸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桂海潮认为,从学生成长为教师,又幸运地成为航天员,把科研工作搬到太空,离不开家乡的哺育、教育,源于党和人民的培养,源于新时代提供的新机遇,源于全体航天人的接续奋斗。

  “因为教学科研工作、训练、备战与执行飞行任务,海潮已经多年没有回家乡,也特别思念施甸的山山水水、亲朋好友、乡味乡音。”他说,目前他的身体、心理、精神状态都很好,正在按照计划进行康复、恢复。无论身处太空,还是回到地面,都会心怀宇宙、知行合一,以实际行动践行作为一名航天员、一名教师的初心使命,再立新功,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培养,不辜负家乡人民的期待。

图为桂海潮回信祝福家乡。施甸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桂海潮说,“期待恢复后,回家乡看看,向帮助、关心、关注海潮的各位领导、各位师长、各位乡亲好友表达感谢,亲眼看看家乡的新面貌。祝福施甸越来越好,越来越美!祝福施甸乡亲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祝福施甸的教师为家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时代新人!祝施甸的同学们,学习进步,成长成才,梦想成真!”(完)

【编辑:于晓】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齐齐哈尔市:打造“四所一庭一中心”模式 延伸基层法治服务

报道称,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18名议员去年11月以“牺牲美国国家和经济安全代价”为由,施压拜登政府,要求采取措施阻止中国“在 RISC-V 技术领域取得主导地位”。信中写道,“虽然RISC-V开源合作有望给美国半导体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巨大利益,但这种益处,只有在贡献者单纯为了提升技术,而不是帮助实现中国的技术目标和地缘政治利益时,才能实现。”

“践踏1.7亿美国人言论自由” TikTok或将诉诸法庭

小西湖是南京现存为数不多保留有传统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历史文化街区,区域内的古建筑年代可追溯到清末民初。然而,历经百余年的古老建筑,却面临着房屋密集、年久失修、电网水网老化等问题及相应的安全隐患。

腾讯汤道生:数字科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通过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匹配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同时,社会化共享用工也符合新质生产力强调的创新、质优和先进生产力的特征,能够推动劳动力市场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未来,希望用友薪福社持续创新用工理念,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探索方向,推动中国生活服务及连锁业态蓬勃发展。”张国良分享道。

“红通人员”周权回国投案

据了解,自去年7月宁波财经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与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望春法庭正式签订党建联建协议以来,该校依托浙江省一流课程《经济法》展开一系列平台建设,以数据共享、服务共享、资源共享为原则,通过“线上时空共享课堂”“模拟法庭”“云上庭审”“法官云授课”“司法云体验”等形式创新,突破时空限制,营造了覆盖近4600余名师生的“全沉浸式”育人情境,探索形成“共享法庭+共享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了法治育人的影响力、感染力、传播力,今年5月还被浙江省委确定为浙江省“高校校企地党建联建”典型案例。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郑州9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 韩章云)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9月17日在中国黄河中游的国家中心城市、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举行,当天傍晚发布《世界大河文明论坛·郑州宣言》,提出“倡议尊重各大河流域的文明特性,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等九项共识。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